嘉人 marie claire 紛享世界 風格由我

在線閱讀《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來源:嘉人網(wǎng) 編輯:Faith
導讀:千百年來,《金剛經(jīng)》一直被視為佛法于人間實踐的奉行經(jīng)典,僅僅五千余字,卻如此深刻。陳念萱身為在家居士,毋須配合眾人期望,言語從不設限。她以「隨說」的姿態(tài),告訴所有已學習佛法,或想親近佛法之人,心能到達的自由,遠遠超乎我們自己的想象,而《金剛經(jīng)》就像是一張藏寶圖,帶領我們尋得深藏在心中的大寶庫。是芝麻開門的鑰匙,打開這本經(jīng)書的人,自己腦門的寶庫,也跟著打開了,記憶搜索,佛陀替你做了。尋《金剛經(jīng)》中的寶,尋自己心中的寶。金剛能斷一切,唯心能斷金剛。莫要急著問寶究竟在哪里,你讀了就知道!

一切法皆是佛法

有此一說,對于修行人,做女人占據(jù)了一項優(yōu)勢,就是經(jīng)歷更年期。據(jù)說,更年期過程的內(nèi)分泌劇烈起伏變化,讓生理結(jié)構重整,激起心理上的震蕩,恰恰是進入禪定前必須誘引出來的覺知能力。這種細微的自我觀察,很容易讓人誤以為要“瘋了”,類似躁郁與憂郁癥,數(shù)百甚至千倍于平常的感知,沒嚇壞自己也驚悚了旁人。

幻覺的真假難辨,真如何,假又如何?其實,有時覺得自己懂了,未必真懂,而往往是最不懂時,才仿佛真正進入理解的關鍵時刻。因此才有智者說,能問出問題來,答案已不遠。

苦集滅道,苦,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苦的牽引,根本無法入道。但如何辨識哪一種苦才是良藥?苦行僧之路,佛陀經(jīng)歷過,許多宗教信仰都有苦修行腳的體悟方式,卻為何最終讓佛陀放下了?這條路,到底值得走嗎?為何佛教源頭的印度教,以及與佛教同時期發(fā)展的耆那教,至今仍堅持著苦行?

玄奘法師西行取經(jīng)路上,經(jīng)過一百四十多個國家才抵達天竺,千辛萬苦,雖被搞笑地演繹為《西游記》中的妖魔鬼怪,虛構之事,源自于玄奘在大漠里看見的海市蜃樓,在那當下的如真似幻,只有當事人才知道,那會有多么地“真切”。

佛陀的人生,痛而不苦,苦而不澀。大概是因為痛苦并非他的本質(zhì),因此,將痛苦這“過云”變成了甘霖。陳光中寫魯迅,找到他此生居住最久的補樹書屋,感嘆小院里的棗樹,其味必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味道”。與眾不同,恰恰是佛陀之苦,正因為他生來本具與眾不同高高在上的身份,才讓他放下一切,追求眾生平等的終極之道,這是條漫長的道路。不僅僅是自己悟,還得讓眾生都明白自己到底悟到了什么。

真有這么難嗎?對于苦苦追求自己醒悟之人來說,的確太難了,哪能有閑暇顧及別人,更遑論“眾生”?想都別想??善鹜訉χ@群“頗有見地”的“自了漢”講說《金剛經(jīng)》時,一舉敲破了“證悟”的幻覺,他問須菩提是否證得了阿羅漢果位,立時頓悟而否認的須菩提,豈僅是謙虛而已。若不放下,難以進入菩薩道,不入菩薩道,百千萬劫也難遭遇這眾生渴望的“解脫”。而心甘情愿地入菩薩道,唯有明白一個字:苦!四圣諦之首。

須菩提幡然醒悟的當下,第一件事就是問佛陀眾生是否有相同的機會理解醒悟。

佛陀給的答案,多么地簡單,甚至不需要理解,只需一個愿意,愿意聆聽述說《金剛經(jīng)》,便已經(jīng)入道,什么都不需要多做,因為“一切法皆是佛法”,天堂與地獄,一念之間爾。痛,不過是讓你醒的那一聲雷鳴。

1 ... 5 6 7 8 9
延伸閱讀
精彩推薦
周大?!氨┢婢?”鉑金新品因愛而生
周大?!氨┢婢?”鉑金新品因愛而生
周大福“冰雪奇緣2”鉑金新品因愛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