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東濟南到北京
從中國走向世界
電影是鞏俐與世界見面的方式
亦是她生活的一部分
她曾經(jīng)被外國媒體稱贊為“中國電影的奇跡”
但鞏俐更愿意稱自己為“中國制造”
如今回到自己電影生涯的起點
鞏俐不僅思考如何讓電影成為城市的名片
中國與世界的橋梁
更思考如何在嘈雜的時代中
保持自己的簡單與純粹
對鞏俐而言,無論身在哪個電影節(jié),評委會主席的職責和工作都是為電影服務的,她所要充當?shù)慕巧且粋€“強調(diào)原則的人”。“每個評委手里已經(jīng)有了章程,需要事先認真閱讀,面對章程評委們可以提一些想法、建議,但是章程是一個既定標準,大家不能去逾越。”作為評委會主席,在開始看片評議之前要召集評委們開會,“每一部電影,不管它好與不好,你喜歡或者不喜歡,都是電影工作者一個鏡頭、一個鏡頭拍下來的,我們都要尊重它,認真地把每一部電影看完,不得缺席。這是原則。” 作為電影節(jié)的評委看電影時,鞏俐覺得這種感受和身為觀眾或作為演員去看電影都有所不同。“你一直要保持一種客觀和理性去看每一部電影,但是看到真正好的電影,又會讓你忘了這種理性。”電影的“好”難以用語言量化,但鞏俐始終相信,好電影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鞏俐始終相信,每一部優(yōu)秀的電影,都擁有著自己的能量和社會責任。 拍完《秋菊打官司》時,她的一位朋友正要放棄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赐觌娪?,她告訴鞏俐,一定把這場官司打下去,這是她應得的權益。她打贏了官司,特意來感謝鞏俐,鞏俐用一口陜西話回答她:“不要謝我,我們都要感謝秋菊!” 很長一段時間里,秋菊都是鞏俐最喜歡的一個角色。這個西北農(nóng)村的普通農(nóng)婦,為了丈夫執(zhí)意要討個說法。為了演這部電影,鞏俐提前三個月來到了農(nóng)村體驗生活。挑水、洗衣,每天用洗衣粉洗頭。穿上大花棉襖、裹上頭巾,裝扮上孕婦的肚子,和飾演丈夫的劉佩琦互相以夫妻相稱,鞏俐的舉手投足甚至騙過了其他村民。電影里超過50%的鏡頭,都是以紀錄片紀實的拍攝方式完成的。
進入角色的過程漫長、耗費心力,有時回想起來甚至令鞏俐“后怕”。“《奪冠》里我演郎平指導,接了一個這么難的角色,一個全中國甚至全世界,尊敬和崇拜的女性,她出現(xiàn)在屏幕里的時間、大家關注和熟知的程度那么高。”在《奪冠》之前,鞏俐沒有出演過這種有真實人物原型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作為中國女排的領軍人物,郎平指導的角色如何演繹,直接決定了群像的呈現(xiàn)。
一部電影是靠集體去完成的一項工作,要有團隊精神。這是鞏俐在與我們的交談里反復提到的。“一部電影、一個劇組就是一個團隊,電影不是某一個人的藝術,是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去完成的。” 從很早的時候開始,鞏俐就保持著一年一部電影的頻率。她很早就想明白,作品的數(shù)量對自己并不重要,要把最好的時間和最好的精力放在最喜歡的角色上。 這種清晰和透徹源自鞏俐自小受到的教育。她的父母是大學老師,家里三個哥哥一個姐姐,她是老幺。她自言自己從小受到“散養(yǎng)式”教育,因而養(yǎng)成了獨立的個性。進入中戲,班里8個女生、13個男生,老師傾心竭力教授他們,告訴他們要愛惜羽毛。
攝影/馮海
策劃、造型/MixWei
時裝編輯/Punkcherry
文字編輯/陳柏言 CHICOCHAN
撰文/吉利化妝/ALICESO
發(fā)型/姜月輝
制片/EMMAZ(BLUMONPRO.) 美術/KIKIQI
視頻導演/吳明平面燈光/中紡時尚聯(lián)盟
電影燈光/陶磊
服裝助理 / 馮劉學、木南、YING 、王欣悅
服裝修改/劉海程
攝影助理/毛國鵬、馬澤林
后期/賈勇
特別鳴謝 / 鞏俐經(jīng)紀人李燕燕及其團隊李帥 、李欣霖
新媒體監(jiān)制 / Fionn
編輯 / si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