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該“惡補”的幾部戛納電影節(jié)佳作 來源:嘉人網(wǎng)(圖/豆瓣電影) 編輯:Faith 導讀:第67屆戛納電影節(jié)已于近日盛大落幕,你熟悉這些獲得了各項大獎的影片嗎?不妨快快把它們列入你的看片計劃中! 戛納電影節(jié) 第67屆戛納電影節(jié)已于近日盛大落幕,你熟悉這些獲得了各項大獎的影片嗎?不妨快快把它們列入你的看片計劃中! 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冬眠》 《冬眠》是一部努里·比格·錫蘭執(zhí)導的土耳其電影,電影以安納托利亞為故事背景。長達3個多小時的片子,一大半時間,劇中主人公用極度文學化的對白談論宗教、社會、人生和哲學,還有愛情。始終精致藝術化的鏡頭,加上文藝的對白,讓原本就知識分子氣十足的作品面對大眾顯得更加晦澀。 攝像出身、對畫面一向考究的錫蘭,新片中依舊保持了影像的精致,每一個鏡頭的移動和調(diào)度依舊分毫不差。從來就被錫蘭刻意省略的對白,新片中成為最大特色和力量根基所在。犀利而細膩的對白像把雙刃刀,喜歡的人視做珍寶,從中獲得哲學思辨和人生省悟,不喜歡的人感受到枯燥說教,坐立不安。錫蘭舍得下時間來鋪墊,不緊不慢的生活,主人公們不經(jīng)意的懶散討論、一點點開始浸透到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中。 就在觀眾以為影片就會這樣平淡枯燥的結束、開始失望、煩躁、昏昏欲睡,所有的累積沉淀卻開始爆發(fā),人性與人性在足夠尖銳的對白中猛烈對撞,人間萬象也在言語間繽紛呈現(xiàn),愛、愛的結束、罪惡、財富、宗教、社會等級、人與人的關系,《冬眠》借助安納托利亞背景,優(yōu)雅的音樂和布景、節(jié)奏、景框和畫面,把這個層次豐富多樣,復雜的世界人生濃縮到他的小旅館。” 評審團大獎:《奇跡》 《奇跡》是一部2014年Alice Rohrwacher執(zhí)導的意大利劇情片。 評審團獎:《媽咪》 《媽咪》是加拿大年輕導演澤維爾·多蘭執(zhí)導的第 五部劇情長片。與多蘭五年前在戛納導演雙周單元驚艷亮相的處女作《我殺了我媽媽》構成對照,本片同樣講述單親家庭中狂躁而又深刻、依賴而又隔膜的母子關系。但不同于處女作的自傳屬性,本片更加寬厚和溫暖,感情充沛而飽滿,幾乎可以看作是多蘭為自己處女作的年少輕狂做出的一種愧意表達。 評審團獎:《再見語言》 故事將發(fā)生在一對男女之間,有一天,他們突然不再說同一種語言,而他們的狗卻意外開口說話了。 《再見語言》入圍第67屆戛納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與《媽咪》并列評審團大獎。 “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白色上帝》 影片由匈牙利導演凱內(nèi)爾·穆德盧佐導演,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和她最好的朋友,一只狗在殘酷世界中的歷險。 金攝影機獎:《派對女孩》 講述一位60歲的酒吧女郎,依舊夜夜派對與男歡歌。她漸漸覺得自己老了。有天她決定嫁給自己的一個熟客…… 1 / 8 圖集列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