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關(guān)鍵詞,奧斯卡女星教你怎樣做女人 來源:嘉人網(wǎng)原創(chuàng)(圖/豆瓣電影) 編輯:Faith 導讀:什么樣的女人才最美?每個人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在第86屆奧斯卡即將揭曉之際,我們選擇了8位歷史上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的女演員,用一個關(guān)鍵詞展現(xiàn)了她們帶給女人的啟示。 奧斯卡女星 好萊塢黃金時代 第86屆奧斯卡 什么樣的女人才最美?每個人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在第86屆奧斯卡即將揭曉之際,我們選擇了8位歷史上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的女演員,用一個關(guān)鍵詞展現(xiàn)了她們帶給女人的啟示。 奧黛麗·赫本:時尚 Audrey Hepburn 1929~1993 1954年,憑《羅馬假日》獲得第2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她是影史上最偉大的女演員之一,是影迷心中永恒的“天使”,更是跨越時間的一代時尚偶像。 奧黛麗·赫本的美毋庸置疑,但實際上她對自己的外表并不滿意:平胸、消瘦、手腳細長。這使得她迥異于那個時代,好萊塢有著性感酥胸、風情萬種的美女演員,也得以開創(chuàng)了屬于自己的風尚:簡潔的黑色小洋裝、俏麗的七分褲、平底芭蕾舞鞋、大框黑色墨鏡…… 細看赫本在電影中的造型或是日常生活照,你幾乎找不到一件繁復的設(shè)計,她用自己的獨特風格生動詮釋了Less is More的真諦,直到幾十年后的今天,她的經(jīng)典造型還在爭相被女星所效仿。而她與紀梵希在藝術(shù)上的合作及友誼持續(xù)了一生,也成為一代佳話。 格蕾絲·凱利:優(yōu)雅 Grace Kelly 1929~1982 1955年,憑《鄉(xiāng)下姑娘》獲得第2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她有著舉世公認的典雅與高貴,曾有一位好萊塢影評人說,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好萊塢曾有兩位紅極一時的人物,一個是性感的瑪麗蓮·夢露,另一個就是高貴的格蕾絲·凱利。 格蕾絲·凱利出生在費城一個富人之家,從小就體弱多病的她受到了父母格外的寵愛。富足的生活造就了她良好的教養(yǎng)、平和的心態(tài)以及優(yōu)雅的舉止。 希區(qū)柯克曾形容她為冰與火共存的女星。從好萊塢女星到摩納哥王妃,翻看她任何一個時期的照片,都能被她迷人的笑容所打動。 正如她的名字一樣,格蕾絲·凱利本身就是優(yōu)雅的象征。 凱瑟琳·赫本:敢作敢為 Katharine Hepburn 1907~2003 1934年,憑《牽?;ā帆@得第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1968年,憑《猜猜誰來吃晚餐》獲得第4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1969年,憑《冬獅》獲得第4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1982年,憑《金色池塘》獲得第5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她被譽為“凱瑟琳陛下”、“好萊塢常青樹”,保持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獲獎數(shù)的最高紀錄——四次;12次奧斯卡女主角獎提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也是最多提名記錄的保持者。 作為一位女權(quán)主義者的女兒,凱瑟琳·赫本遺傳了母親的全部個性。她率直、敢言、機敏、自信,有著“假小子”般的桀驁不馴。 聽聽凱瑟琳·赫本的名言吧: “如果你想犧牲眾多男人的愛,寧愿被一個男人嫌,那你就去結(jié)婚吧!” “只有當女人決定不生小孩時,才能像男人一樣活著,所以我不生小孩。” “長相平凡的女人比美女更了解男人。” 凱瑟琳·赫本棱角分明的個性,貫穿了她的一生。有人說,她是馳騁于美國影壇的第一位自由女性。這種個性被視為是美國的象征,代表了真實而又理想的美國女性。 英格麗·褒曼:自然 Ingrid Bergman 1915~1982 1945年,憑《煤氣燈下》獲得第1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1957年,憑《真假公主》獲得第2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1975年,憑《東方快車謀殺案》獲得第4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她被譽為“好萊塢第一夫人”, 曾獲得過三次奧斯卡金像獎,兩次艾美獎以及一次托尼獎。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4名。 生于瑞典的褒曼,帶有北歐女人特有的自然、淳樸的個性。她的外表素雅、端莊,演技樸拙卻不粗糙,這種特質(zhì)使得她所扮演的人物有著極強的真實感。 索菲亞·羅蘭:風情 Sophia Loren 1934~今 1962年,憑《烽火母女淚》獲得第3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地中海的陽光賦予了南歐人以熱情的個性,而在影壇,許多從這片土地走出的女星也都以性感、狂野而著稱,比如莫妮卡·貝魯奇、佩妮洛普·克魯茲和“二戰(zhàn)”后最成功的國際影人——索菲亞·羅蘭。 索菲亞·羅蘭的外表極具野性美,狂野的氣質(zhì)令她經(jīng)常扮演具有異國情調(diào)的美女。她雖然有著一副火辣模樣,卻從不賣弄風騷,她的性感是從內(nèi)生發(fā)而來的。 梅麗爾·斯特里普:勤奮 Meryl Streep 1949~今 1980年,憑《克萊默夫婦》獲得第5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1983年,憑《蘇菲的選擇》獲得第5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2012年,憑《鐵娘子》獲得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她叱咤好萊塢三十余年,被影評人譽為“一代只出一個”的世界影壇常青樹。她超越了凱瑟琳·赫本,成為奧斯卡歷史上最多提名記錄的保持者,并且獲得金球獎提名次數(shù)最多的演員。 作為女演員,梅麗爾·斯特里普的外貌并不算出眾,但她在影壇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績,與她作為演員的覺悟與勤奮密不可分。 拍攝《蘇菲的選擇》時,梅麗爾·斯特里普花三個月時間學習波蘭和德語,并控制飲食使體重減輕了十幾斤,以求最大程度地接近和領(lǐng)悟索菲的內(nèi)心世界;拍攝《法國中尉的女人》時,為了消除自己的美式口音,她專門請了一位英國家庭教師,連續(xù)幾周為她朗誦著名英國作家的作品;拍攝《弦動我心》時,為了將角色表演得真實,梅麗爾·斯特里普練習了8周小提琴,每天有六個小時在琴房度過,最后,她學會了巴赫的曲子;而到了《鐵娘子》,她花幾個月的時間揣摩撒切爾夫人的音調(diào)與神韻,并與大量曾接近過她的人交談…… 梅麗爾·斯特里普用不懈的努力,成就了她自己。 凱特·布蘭切特:氣場 Cate Blanchett 1969~今 2005年,憑《飛行家》獲得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凱特·布蘭切特的氣場之大,一直被視為是“御姐”、“女王”級別的巨星。不笑的時候,她看上去十分冷傲、不食人間煙火,但笑起來時,卻極具女人味,連皺紋都顯得那么有魅力。 凱特·布蘭切特纖細的外表,卻阻擋不了她的表演天賦與悟性。她非常擅于挑戰(zhàn)各路角色,哪怕剃光頭、反串都在所不惜。如果說復古的氣質(zhì)為她平添了幾分氣場,那么她詮釋的每一個角色更是深層次的展現(xiàn)出這種力量。 今年,凱特·布蘭切特更是憑借《藍色茉莉》,成為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大熱奪冠人選。 妮可·基德曼:知性 Nicole Kidman 1967~今 2003年,憑《時時刻刻》獲得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自小學習芭蕾舞的妮可·基德曼,盡管在銀幕上飾演的角色千變?nèi)f化,但她一直以知性的形象示人。妮可身上有一種非常恬淡的氣質(zhì),不濃烈卻沁人心脾。 雖然經(jīng)歷過婚姻的失敗,但妮可·基德曼仍然是一個非常熱愛家庭的人,這也為她的知性氣質(zhì)加分不少。 1 / 25 圖集列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