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人 marie claire 紛享世界 風格由我

在線閱讀《切利尼自傳》

來源:嘉人網 編輯:Faith
導讀:《切利尼自傳》是西方世界最著名的傳記,也是文藝復興時期最精彩的自傳,今日在西方是被廣泛閱讀的經典。

 

 

意大利人不僅愛吹牛,而且還善諷刺。但丁詩歌中的嘲笑語言有目共睹。佛羅倫薩人個個都像切利尼一樣說話尖酸刻薄。一些人捕風捉影式的誹謗中傷使切利尼吃盡了苦頭。當然,切利尼本人的伶牙俐齒也沒少挖苦貶損別人。當時意大利流行一種以諷刺為主的三行連環(huán)押韻詩,切利尼在獄中便寫這種詩來諷刺獄中的生活和他的仇人。他還常將諷刺與他善于描寫的特長結合起來,往往三言兩語便能將一個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如他這樣描寫一個幫他建房的人:“這個干癟的矬子手伸出來如同蜘蛛,說起話來像蚊子叫,辦起事來似蝸行牛步一般。他總算在一個倒霉的時刻給我送來了石頭、沙子和石灰,如果精打細算的話,大概夠用來建一個鴿子窩。”像這樣的語言在他的自傳中俯拾即是。

人文主義者對名譽的追求也是非常強烈的。但丁說,人應該追求知識和不朽。彼特拉克承認,他寧愿名傳后世也不愿聲聞當時。實際上當時傳記文學的發(fā)展和這一對名譽的追求是分不開的。切利尼寫自傳的動機也是如此。他在自傳中開宗明義:“世間各色人物,如果他們真誠,只要做出過業(yè)績,或類似于業(yè)績的東西,都應該親筆為自己立傳。”為了追求名譽,他不斷學習、創(chuàng)新,既要超越古人,也要超越自己。為了追求名譽,他克服重重困難,一定要制成珀爾修斯像,以便證明自己不但是個優(yōu)秀的金匠,而且也是個優(yōu)秀的雕塑家。他在自傳中說:“我的珀爾修斯像一旦完成,所有的這些痛苦都將轉化為齊天的洪福。”他不停地接活兒,接過來馬上就開始做,用他自己的話說,他這樣做“既為名,也為利”。

切利尼的自傳生動地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的處境和地位。從切利尼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當時歐洲的藝術家已不再依附于教會,藝術保護人制度已經形成,藝術家接受宮廷貴族特權階層的委托已成普遍現象。切利尼先是跟著幾個師傅當徒弟,學成之后先后為一些樞機主教、貴族、教皇,以及法國國王和佛羅倫薩大公效力。作為一個藝術家,他享有很高的聲譽,收入也相當可觀,但社會地位并不高。用他的話說,像他那樣的人“可以和教皇、皇帝和偉大的國王在一起侃侃而談”,但那是仆人和主子之間的交談,雙方的地位絕對不是平等的。當時的藝人依附于有權勢的保護人,主要是為了得到穩(wěn)定的收入和承擔大型工程。切利尼在法國為弗朗索瓦一世效力時,曾與畫家“博洛尼亞”爭奪戰(zhàn)神瑪爾斯像的制作權;在佛羅倫薩時,又與班迪內羅爭奪尼普頓像的制作權,因為只有君主才有財力制作這么大的像,藝術家只有作為他的被保護對象,才有機會施展自己在這方面的才能。像切利尼這樣一個恃才傲物的人,居然在他的保護人面前畢恭畢敬,竭力討好,正說明他當時社會地位的低下。但我們還可以看出,保護人對他的藝術家仆人也要盡量籠絡,給他們各種小恩小惠,以便使他們忠心耿耿地為自己效力而不至于改換門庭。所以,藝術保護人之間對于有名望的藝術家也進行爭奪,互相挖墻腳。切利尼走到哪里,都有達官顯貴竭力挽留他,勸他為自己效力。他之所以離開羅馬到法蘭西,實際上是弗朗索瓦國王把他從教皇那里挖走的。當然,不少保護人雇傭藝術家是因為喜愛藝術,但不可否認的是,還有些是在附庸風雅,對藝術并無什么鑒賞能力,他們雇藝術家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實力和地位,用藝術來裝潢門面,同時也是為了交際的需要。教皇保羅三世在迎接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時,不但把切利尼制作的禮物送給了他,而且還把切利尼本人也送給了他。這個例子不但說明了藝術家的地位,也說明了藝術家的作用。

1 ... 4 5 6 7 8 ... 10
延伸閱讀
精彩推薦
周大?!氨┢婢?”鉑金新品因愛而生
周大福“冰雪奇緣2”鉑金新品因愛而生
周大?!氨┢婢?”鉑金新品因愛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