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奇嵐:因為旅行,自己在變得寬闊。
陳丹燕:對,就是慢慢寬了。
沈奇嵐:會不會常常時時陷入回憶?
陳丹燕:當然。這個系列里面的《今晚去哪里》,真的是非常好的回憶。一個小孩子在微博上找到了我,告訴我說:你在我心目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她說做學生的時候遇到了一些事情,躺在病床上,后來看到《今晚去哪里》書里邊有一句話:生活是很奇妙的,會發(fā)生奇跡。因為書中提到的薔薇開了。然后她去了德國,住在雪堡,每個春天都可以看見那薔薇開。后來我回德國的時候,就在微博上問她,要不要見面。她說我們要見面。我說好的,你也知道那個薔薇,我也知道那個薔薇花,我們在那個薔薇花下面等。然后我從愛爾蘭過去,到了就去那里,我就看到一個年輕的女人站在薔薇花下面,天就晴了,太陽出來了。后來我們兩個人就在薔薇花下面拍了很多很多照片。這些都收入了新的《今晚去哪里》。
沈奇嵐: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佛教里有一種說法,說是因陀羅網(wǎng)中光光相映,每個人都是這個網(wǎng)上的小珠子,他的光照亮你,你又照亮了他。光光相映,無窮無盡。你的書在十幾年的時光里面,陪伴一些人的生命,這些人的生命也進到這本書里來了。
陳丹燕:是的,所以那個新版結構全都變掉了,變得有時光的痕跡在里面。然后他們變成這本書的一部分。這本書就變成一個完全開放的結構。我認為在結構上面很多東西是要時光來檢驗的,要時間檢驗的。你在新出版一本書的時候,是不知道這本書有沒有生命的。開放性結構,因為它是隨著時間,整個結構變了,這種因果就出來了。
沈奇嵐:就有厚度了。
陳丹燕:對,那個厚度是誰都編不出來的,就是要時間。你不能跟這些線索斷了聯(lián)系。
(全文請見《嘉人》2014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