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師:這樣的忍是一種力量、一種智慧、一種擔當。能忍才能化除一切問題,所以人在修行,第一需要學習的就是能忍。佛教講忍,有三種層次:第一是生忍,就是為了生存,我必須忍受生活中的各種酸甜苦辣、饑渴苦樂,不能忍耐,我就不具備生活的條件。第二是法忍,是對心理上所產生的貪、嗔、癡、我見,能自制,能自我疏通、自我調適,也就是明白因緣,通達事理。第三是無生法忍,是忍而不忍的最高境界。一切法本來不生不滅,是個平等美好的世界,我能隨處隨緣地覺悟到無生之理,所以忍就是能認清世出世間的真相,而施以因應之道,這是一種無上的智能。對每一個人來說,忍都是不可少的。
王 魯 湘:您對忍的定義讓我特別受啟示。忍首先是一種大勇義,其次是一種大擔當,最后還是一種大慈悲,實際上也就是佛教經常說的“忍、智、勇”這幾個方面的集中表現,是方方面面的修行都達到某一境界之后,才能表現出來的真正的忍。請問星云大師一生所忍的事情當中,有哪些是不得不忍的?
星云大師:忍并非懦弱、退縮的壓抑,而是一種忍辱負重的大智大勇,是能認識實相、敢于接受、直下擔當、懂得化解的生活智能。好像是一位父親回家,小孩子說“爸爸,你跪下來給我當馬騎”,爸爸就很歡喜,但如果是別人提出要把他當馬騎,他可能就會生氣。因為面對自己的兒子時,他知道這是我的兒子,他愛我,我也愛他,他要我這樣都是出于好意,所以我就很歡喜。
王 魯 湘:佛教所說的“忍”字和現在民間所說的那種帶有一點犬儒哲學的“忍”相比較而言,比如我們經常舉的一個例子就是韓信忍胯下之辱,再比如“忍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等等,是否有一些區(qū)別?
星云大師:是有區(qū)別的。我們看過去的俠客,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不茍且偷生,這其中就包含了忍的功夫。忍是一種犧牲,是一種奉獻,是一種大智慧、大力量、大勇敢。忍并不是說你罵我我不敢回口,你打我我也不敢還手,那是膽怯和懦弱的表現,甚至說明我也是一個壞人。因為對方給我一拳,甚至說把我殺掉而我沒有任何反抗,這樣的話對方會有因果,會有責任,會有負擔。
王 魯 湘:謝謝大師,這對大家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開示,因為我們發(fā)現在中國的歷史中有很多關于忍的故事,而這些故事中的忍所包含的境界可能會產生一些誤導。
星云大師:比如說忍氣吞聲的忍,它忍之于口,雖然不回答你,但是面色不好看。對于更有修養(yǎng)的人來說,忍之于面,臉上也是微笑的,但心里是不高興的。你再忍下去,心里也很釋懷也很不計較,當是兒戲一樣,忍一口氣風平浪靜,這樣也有很多好處的。
王 魯 湘:這個忍字和佛教當中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是不是也有一定的聯系呢?
星云大師:所謂的“退一步”,有時候要退步,有時候要向前,要看事情需要向前還是需要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