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 韓國人
過去,韓國人因為愛穿白色衣裳,有“白衣民族”之稱,但是二○○二年世界杯足球賽在韓國舉行的時候,看著那些衣服要穿紅的、飲料也要喝紅的“紅魔”,倒覺得這些愛吃辣椒泡菜的人,稱之為“紅衣民族”倒可能更可以表現(xiàn)他們的特質(zhì):激情——激越之情。
到底有多么激越呢?從一個故事講起吧。
大約相當(dāng)于中國的唐朝初年,朝鮮半島上是高句麗、百濟、新羅鼎立的三國時代。高句麗約莫相當(dāng)于那個兔子側(cè)影的上半身,新羅相當(dāng)于下半身的右邊,百濟則是下半身的左邊。
后來,新羅與唐朝聯(lián)手,即將吞并百濟。
新羅五萬大軍攻到百濟首府,百濟的大將,階伯,卻只有五千人馬可以動用。階伯明知必敗無疑,出戰(zhàn)前夕,叫來妻子,宣示寧作百濟鬼,不作新羅奴的決心,為免受辱,他們一一刎首。
沒有后顧之憂的階伯,出戰(zhàn)卻占了上風(fēng)。連著四日鏖戰(zhàn),新羅軍隊都被百濟擊退。新羅的大將品日很沒面子,就叫兒子官昌發(fā)揮“花郎精神”,沖入敵陣,顯顯我軍威風(fēng)。
十六歲的官昌,欣然上馬,攻進百濟陣地縱橫廝殺了一陣,被擒。階伯見他勇猛,憐他年少,又送回新羅陣地。
品日怒斥其子為何生還。
官昌咬牙上馬,再度殺入敵陣,又再度被擒。這次,階伯?dāng)亓怂氖准?,掛在馬上送回去。目睹這段經(jīng)過的新羅士兵,熱血沸騰地進行反攻。經(jīng)過殘酷一戰(zhàn),百濟人馬,無一幸免。戰(zhàn)勝的品日,這才哭紅了眼睛。而百濟城破之日,三千宮女集體投江。
再看看另外一些故事。
唐朝即使在唐太宗國力鼎盛之際,也四征高句麗不下,正是他們這種激越之情的作用。
二十世紀初,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蔣介石說四萬萬中國人做不到的事情,被一個韓國人做到了,仍是他們這種激越之情的作用。
我最難以忘懷的,是一九七○年代,有位韓國拳擊手洪秀煥挑戰(zhàn)世界拳王,被擊倒六次之后還能反擊,最終打倒對方贏得勝利的故事。
激越至極。
中國人不免覺得韓國人的性格與文化中有一種粗魯、莽撞的成分。不過,講究中庸、持重的中國人所容易忽略的是,少了那股血氣迸發(fā)的沖動,也就沒有激越的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