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lse { }
對中國人民來說,“吃”一直是生活中的頭等大事。除了《舌尖上的中國》這種小熒屏上火爆的本土美食紀錄片,放眼世界影史,也不難發(fā)現(xiàn)那些以美食為主題或引出主題的電影。吃的文化,其實就是人的文化。在李安的《飲食男女》里,郎雄飾演的名廚甚至這樣感慨:“人心粗了,吃得再細也沒意思。”《而禮記·禮運》上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我們相信,這些將鏡頭對準美食的電影,其最終目的仍是關懷那些“未經(jīng)精心挑選”的普通人之間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
30.《吐司》 2010年
小男孩尼基爾的母親因患有嚴重的哮喘而不善烹飪,吐司算是她做出的為數(shù)不多尚算美味的食物,并成為尼基爾的童年里最美好的一抹亮色。然而母親不幸去世后,海倫娜·邦漢·卡特飾演的寡婦用自己最擅長的檸檬蛋白餅做武器,先是征服了父親的胃,而后攻占了父親的心。隨后尼基爾拼命研習廚藝,一方面是為了填補童年對美味的缺失和渴求,另一方面更是為了向繼母挑戰(zhàn),并吸引父親的注意。小男孩自己也沒想到,長期廚藝內(nèi)戰(zhàn)練就的童子功最終竟然令他成長為英國國寶級廚神——尼基爾·斯拉特。
29.《海鷗食堂》 2006年
海苔飯團、玉子燒本是海鷗食堂里簡單清淡的食物,但由于開在他國異鄉(xiāng),女主人的生意一直不好。直到有一天,原本冷清的餐廳因為她某天烘烤的一盤肉桂卷香氣四溢,這也吸引了許多路人紛紛來一探究竟。肉桂卷加上一杯香醇的咖啡,食物的魔力最終打破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成了芬蘭冬天里最溫暖最受歡迎的食品。海鷗食堂的起死回生,也就在預料之中。也許這也是導演荻上直子的人生哲學:清淡之中,自有濃郁之味。
28.《快餐國家》 2006年
美國有著世界上最發(fā)達的快餐文化,它的快餐業(yè)觸角延伸至世界各個角落,漢堡包、薯條、雞翅等油炸食品被佐以調味包裝售賣,廉價又便捷。雖然本片以相對批判的角度記錄整個快餐文化的方方面面,甚至將美國人肥胖率和環(huán)保問題都歸罪于快餐業(yè),然而對于麥當勞和肯德基的死忠粉來說,這些壓力都是浮云。
27.《美食、祈禱和戀愛》 2010年
年輕、能干又美貌的伊麗莎白是一名人氣作家,然而她卻對日復一日的單調生活感到厭倦,曾經(jīng)美滿的婚姻也因為丈夫的忙碌和冷淡而變質。沒有欲望的同伴會閹割人對生活的熱情,在漫長的離婚拉鋸戰(zhàn)結束之后,伊麗莎白踏上了環(huán)游世界的旅途,在美食、祈禱和戀愛中重新尋找自我。意大利街邊的披薩、燴飯雖然并不高級,然而它們的可口卻慢慢讓伊麗莎白找回了激情,也最終邂逅真愛。相對“飲食男女,人之大欲”,本片的寓意更上一層:我們可以拋棄一切,但不能沒有信仰。
26.《濃情巧克力》 2000年
在西方世界的菜譜中,巧克力一直被譽為“催情圣物”。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可可粉中的咖啡因在作怪,然而如愛情般細膩濃郁的口感恐怕才是它真正受寵的理由。電影中比諾什飾演的女子在一個荒涼的小鎮(zhèn)開了一家巧克力作坊,樸實甚至蒙昧的當?shù)鼐用駝傞_始將巧克力視為洪水猛獸,卻終于抵擋不住無上的美味而乖乖投降。更有趣的是,比諾什為家庭生活不和諧的女鄰居秘制加了辣椒的巧克力,其催情作用竟讓夫妻之間和睦如初。而在影片最后,巧克力廚娘本人也用最好的巧克力俘獲了最帥的流浪藝人——約翰尼·德普。
25.《街角洋果子店》 2011年
日本人把蛋糕叫做洋果子,片中的黑醋栗乳酪蛋糕、瑪?shù)铝盏案夤倘涣钊舜瓜?,然而除了吃吃吃,電影更令人稱道的也許那種對美食追求完美的精神。因為一個制作步驟的遺漏,女主角蒼井優(yōu)就選擇吃光所有的"瑕疵品",因為不可以把不完美的食物售賣給客人。懷著對美食的熱愛,蒼井優(yōu)最終從廚房菜鳥進化為洋果子制作高手。
24.《深夜食堂》 2009年
深夜食堂是一家夜間營業(yè)的日式小店,只做一些簡單的料理,是一間為晚歸的人們喊出每一聲"哦伊西~"而存在的小店。晚上來臨,沉默的店主準備食材、開門迎客。夜幕下孤獨傷感的人們次第光臨,就著食物跟店主聊聊生活并滿足地微笑。梅子茶泡飯、土豆沙拉、章魚香腸,每一道料理背后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吃到了好吃的料理,填飽了肚子,好像就能打起精神來,就可以卸下白天的防備,所有的軟弱都可以被美味的食物所安撫。該劇集每一段末尾均有當集主打料理的簡單做法,推薦吃貨們收藏復制。
23.《青木瓜之味》 1993年
少女梅自幼在富人家做女傭,各種家務無所不包。在料理日常飲食的過程中,她最拿手的一道菜就是青木瓜沙拉:從庭院中的樹上現(xiàn)摘新鮮木瓜,剖開洗凈,切絲裝盤,再淋上酸甜的醬汁,簡單卻動人。而少女本人也如她每日摘取的青木瓜一樣樸素靜美,總以最淡然的微笑應對生命中出現(xiàn)的一切的甘苦。偶有一天在唇上偷抹一道紅,便瞬時驚艷。陳英雄用充滿詩意的鏡頭語言奏出一闋女性成長的詩篇,一如青木瓜落地之時,收獲的是唇齒間流動的甜蜜。
22.《食神》 1996年
黯然銷魂飯、撒尿牛丸等本為普普通通的民間小食,然而在星爺?shù)摹妒成瘛分袇s平白多了幾分魅力。究其根本,不外乎"人情"兩字。電影中,鮑魚海參、燕窩猴腦等種種山珍海味竟然不敵落魄時友人遞來的一碗叉燒飯。正如莫文蔚扮演的火雞姐那既令人噴飯又令人感動的吟嘯"情與義,值千金",飯食事小,情誼為重,只要用心、用情,哪怕一碗再普通不過的叉燒飯也能黯然銷魂,予人溫暖和力量。周星星同學那句話怎么說來著: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
21.《饕餮大餐》 1973年
《饕餮大餐》中的人們決不能被稱之為"吃貨",因為僅僅為滿足口腹之欲而暴飲暴食的他們,只能被貼上"飯桶"的標簽。剛開始影片里出現(xiàn)的美食應有盡有、琳瑯滿目,觀眾們也不由自主地代入,然而慢慢地,在飯桶們因欲望而詭異和猙獰的面孔下,再誘人的食物也難免令人大倒胃口(一個極端的例子是,丑陋的食客舉著同樣丑陋的豬頭)。暴飲暴食及隨后而來的集體淫亂、嘔吐、腹瀉等行為教育我們:凡事要適合而止,即使對美食和性愛也不例外。
20.《天降美食》 2009年
天上掉餡餅這種事情在這部電影里面一點都不稀罕,因為在云端有一臺制造食物的衛(wèi)星源源不斷地從天而降各種美食。漢堡包、薯條、匹薩、三明治、意大利面應有盡有,男主角甚至還為心愛的姑娘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布丁房子作為禮物。然而戲劇性的意外隨之發(fā)生,這場美食雨沒一點要停止的意思,人們被無數(shù)的漢堡、匹薩砸到,連埃菲爾鐵塔和長城都被各種食物弄得一團糟。正應了那句老話:美食也需有度,天上掉餡餅真不是什么好事。
19.《我是愛》 2009年
普羅旺斯燴菜釀蝦是電影中一道點睛之菜,它開啟了艾瑪乏味的中產(chǎn)階級生活中幾近麻木的味覺,是安東尼奧烹調的這道美味讓她的感官重新鮮活了起來。美味入口的那一刻,時間仿佛靜止,周圍的人盡數(shù)陷入黑暗,只有心跳和音樂伴隨著味覺的沉溺,如慢鏡頭一般性感、美味和神秘。有了這樣的開頭,電影后半段自然順理成章地地由食欲過渡到情欲,艾瑪與安東尼奧甚至因此有了一場幕天席地的性愛。從飲食之欲到男女之情,一道普羅旺斯燴菜釀蝦就可以搞定,美食的魔力可見一斑。
18.《南極料理人》 2009年
作為一名廚師,最幸福的事應該就是手藝得到食客的認可。本片中,數(shù)名科考隊員將遠赴南極進行考察。依據(jù)正常人的思維,此地幾乎與美食絕緣。然而不可思議的是,科考隊竟然配備了一名專業(yè)廚師每日為大家改善伙食。在人跡罕至的雪原,舌尖上的味蕾因為鄉(xiāng)愁的驅動而格外需要刺激和滿足。各式飯團、帝王蟹、龍蝦天婦羅都不能滿足胃口,隊員們不但在戶外雪地撒上果汁自制冷飲,隊長金田浩甚至因為沒有拉面吃而痛不欲生。最后"料理人"想盡辦法終于做出了正宗拉面,先前沒精打采的隊員們頓時喜極而泣。設身處地想一下,還有什么能比在南極吃一碗熱騰騰的拉面更幸福么?
17.《雙食記》 2008年
搭配得當,普通食材可以進化為美食、令人垂涎;組合不佳,上等原料亦有可能口味詭異、彼此相克,甚至成為慢性殺人武器。電影中女人為了懲戒偷腥的男人,不惜將清蒸大閘蟹、板栗咕嚕肉、酥炸香蕉、杏仁雙菇、番茄芋頭牛肉羹等慢性中毒菜品端上餐桌。田螺和鱉肉、蝦類和維生素C的結合嘗起來無比美味,然而卻有相當隱蔽的毒性,后者甚至相當于砒霜。影片看到這里,不僅令人一陣寒戰(zhàn):原來美食也是一把雙刃劍,看似活色生香,實則暗藏殺機。
16.《朱莉與朱莉婭》 2009年
"我都29歲了,生不出孩子,找不著正經(jīng)工作,老公肯定會離開我,我會一個人在城外的小破屋里孤獨終老,身邊圍著20來只貓,死了都沒人知道,兩星期后臭味兒才飄出門外……"當籍籍無名的小職員朱莉快要被自己的悲觀情緒溺死時,她決定用一年時間實踐美國最受歡迎的電視名廚茱莉亞·切爾德(梅麗爾·斯特里普飾)第一本食譜《精通法國烹飪的藝術》中的全部524道菜,并寫博客記錄每日進展。這個龐大的美食計劃最終拯救了她,以具體菜品為例:勃艮第燉牛肉是女主角朱莉中的一道名菜,一般選用牛肩部較細嫩的部位,用勃艮第產(chǎn)的紅酒去燉制。當親眼看著牛肉在融化的黃油上滋滋作響而香味慢慢飄出時,一個怨婦就此蛻變成一個自信的廚娘。
15.《刑男大主廚》 2007年
炸雞球看似是再普通不過的菜品,然而主人公身為一名服刑中的罪犯,卻不知用什么高招將之烹飪得美味無比。在獄中,他除了每日潛心研究烹飪?yōu)楠z友做出美味的巴西食物,甚至還想出了用美食來復仇。雖然迅速毒死對方的企圖并未實現(xiàn),然而他一手做出的美食卻讓對方消化不良而最終死去。在這一刻,美食搖身一變,成為獲得權力、滿足欲望的工具,令銀幕前的我們不寒而栗。
14.《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2005年
巧克力是很多孩子童年的零食伙伴,甜蜜的口感讓孩子即使冒著滿嘴蛀牙的危險也樂此不疲,小小巧克力尚且如此,更遑論一間巧克力工廠的巨大誘惑。本片充斥著各式巧克力棒、巧克力塊、巧克力花草樹木,甚至還有巧克力河和巧克力瀑布,我們何時在大銀幕上遭受過這等美食轟炸。然而導演蒂姆·伯頓的童年其實正如電影中的查理一樣,從小生活在孤獨和寂寞的環(huán)境中。他太了解父母與孩子之間無法溝通的感覺有多么糟糕,所以與其說這是一部送給孩子的童話,毋寧說是一次溫暖的自我治療。
13.《油炸綠蕃茄》 1991年
美國南方的女人通常被稱為"南方淑女",不僅僅是一種敬稱,更代表著一種舊派的文化傳統(tǒng)形象和價值觀。片中出現(xiàn)的油炸綠番茄則是南方淑女們再熟悉不過的一道家常菜:將綠色的小番茄切片,裹以雞蛋、面粉、胡椒等調味后油炸實用,與中國傳統(tǒng)的藕夾頗有幾分相似。雖然片中美食片段并不很多,然而淑女們講述過往生活的那份淡然和欣喜,不但像是另一個版本的《時時刻刻》,也是一道安慰人心的油炸綠番茄。
12.《麥兜故事》 2001年
麥兜最喜歡碎碎念一句話:"沒魚蛋,沒粗面,沒去馬爾代夫,沒獎牌……"魚丸粗面是麥兜喜歡的食物,但是無論他如何退而求其次將魚丸、粗面分別與其他食物進行組合,都常常掃興而歸。正因為始終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他才會認命地說:"原來有些東西,沒有就真的沒有。不行,就真的不行。"這只叫麥兜的憨厚的小豬,跟700多萬香港人一樣,經(jīng)歷了生活的困苦,由得到失的境遇,它的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是港人的一種樂安知命的生存精神:樂觀、純真、抱有希望。
11.《地中海大餐》 2009年
地中海料理在烹飪上十分講究,除了要選用最新鮮天然的食材之外,大多數(shù)情況下只使用煎、燒、焗、炒等方式來處理食物,以最大限度保持原汁原味。電影中奧利弗·莫妮娜飾演的廚娘擅長烹飪地中海料理,更擅長俘獲自己中意的男人。所以不難理解,美艷火辣的廚娘本身也是一道男人垂涎的美食。食欲是唇齒間緩慢的沉溺,情欲是肉體中剎那的淪陷,而索菲亞卻將食欲與情欲融合在了一起,更構造出一段三人共存的感情結構。一面支持著她對食欲的熱情,一面承載著她對情欲的需求。兩男一女原本不可調和的關系就在這種食欲與情欲的交融中達到了平衡,正所謂:一個幸福的廚娘背后,必有兩個愛她的煮夫。
10.《女招待》 2007年
依照傳統(tǒng)觀點,女人似乎天生就應該在廚房中忙碌,伺候好男人和孩子。然而在現(xiàn)代社會,職業(yè)女性比比皆是,“女主內(nèi)男主外”的觀點早已過時。女主角吉娜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女招待,卻有本事把每天的生活經(jīng)歷都轉化為做各種派的靈感:水果派、巧克力派、奶油派等均各有滋味,大受歡迎。然而吉娜的丈夫卻不解風情,經(jīng)常對這位美麗廚娘大打出手。歷經(jīng)掙扎之后,女性意識覺醒的緝拿終于決定離開丈夫,因為她堅信:即使自己是一個只會做一手好派的女招待,也值得擁有更好的人生。
09.《金玉滿堂》 1995年
據(jù)說徐克在拍《黃飛鴻之龍城殲霸》時,由于攝影指導所拍的一碗米飯未能拍出可口感,于是決定單辟一部電影來嘗試對食物的拍攝,《金玉滿堂》應運而生。這部影片的最大魅力正在于:徐克將廚師之間的爭斗當做武術上的比武來處理,煎炒烹炸宛若刀光劍影。在鐘鎮(zhèn)濤飾演的退隱大廚令人眼花繚亂的刀工下,大到鮑魚熊掌,小至青菜豆腐,都是如此的美味和誘人;而張國榮則將一個廚房菜鳥應有的笨拙、上進以及好奇演繹得精彩絕倫。正如影片結果所表達的那般:滿漢全席雖是頂級盛宴,卻處處強調細節(jié)的雕琢,只有基礎夯實之后,對美食和生活的認知才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08.《蒲公英》 1985年
本片中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位吃面的老先生——先是凝視這碗面,把豬肉換個位置浸泡在湯里,喝一口湯,攪拌一下面條然后再吃一口,每動一次筷子都好像在做一個很重要的人生決定。這種對食物的認真和糾結也貫穿在女主角蒲公英提升廚藝的過程中,她不甘挫折屢戰(zhàn)屢敗,終于使瀕臨倒閉的拉面店又重新紅火了起來。據(jù)說導演伊丹十三為了拍出想要的效果,還特意親身擺攤賣過拉面。在他的眼里,電影理應被當做一道好菜來烹調,正如吃面老先生所說:"面條是敏感的東西,制作的環(huán)節(jié)一步不到位味道就不會好。"
07.《芭比特的宴席》1987年
一對清教徒姐妹為了信仰而放棄了世俗生活,宗教的寡淡和刻薄也反映在她們?nèi)粘5氖澄?-腥臭的咸魚粥中,而這一切都隨著一位落難的法國女人芭比特的到來而改變。為了報答這對姐妹的解救之恩,芭比特決定用自己彩票中得的獎金來為大家做一頓正宗的法國大餐:雪利酒、海龜湯、俄國小薄餅搭配魚子醬和香檳、鵪鶉千層酥盒搭配1845年的勃艮第紅酒、糖漬水果佐朗姆酒蛋糕、干邑、咖啡和茶等數(shù)道美味。清教徒們的信仰在盛宴面前非但沒有崩塌,反而在活色生香中與上帝走得更近,這頓洗滌靈魂的盛宴花費著實不菲:芭比特為此花光了一萬法郎!但是,她卻一點也不后悔,因為--"我想不到比這更好的報答"。
06.《香料帝國》 2003年
每一種香料都有其不可或缺的調味作用,電影男主角Fanis是一位居住在伊斯坦布爾的希臘人,從小就在外公的香料店里品嘗美食,并掌握了各種香料的魔力,比如茴香能讓人變得內(nèi)斂,肉桂能讓人兩情相悅……盡管成年以后他離開土耳其,但對他來說:味覺是不變的鄉(xiāng)愁,"生命不能沒有香料,就像不能沒有太陽;生活和食物一樣,都要加油添醋才完美。"
05.《壽司之神》 2011年
翻閱近兩年的《米其林指南》,一定不會錯過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米其林調查人員對他店里的壽司贊不絕口:"不管吃過幾次,二郎壽司總是令人驚艷"。該片用各種慢鏡和特寫向觀眾展示各式各樣的手握壽司:金槍魚、三文魚、墨魚、青花魚等等等等;而廚房里配合默契的壽司師傅們工作起來簡直如同一首激昂磅礴的交響樂。極致的美味必然來自極致的努力,七十年如一日地親力親為,事無巨細都要做到完美,"我從沒有一天厭倦過我的工作",小野二郎如是說。附送小軼聞一則:"金剛狼"的扮演者休·杰克曼也是二郎壽司的粉絲,在日本拍攝《金剛狼2》期間特意拜訪了老人家。
04.《美味情緣》 2007年
其實我們可以推測:這部電影選中養(yǎng)眼的凱瑟琳和艾倫完全是為了票房著想,因為電影里那些個白葡萄酒、松露、伊勢龍蝦、焗烤扇貝等才是真正的主角。凱特是一名遠近聞名的女大廚,因為工作關系,餐廳新雇傭了尼克來做副主廚,卻處處不招凱特待見。浪漫故事就此開始,原本處處不合的一對男女,卻因美食的催化下從爭吵到包容,從相互嫌棄到最終相愛。諸位可別小瞧了那些牛排、法國派、濃湯和龍蝦,因為要是沒有這等上好菜色,又如何能成全一對冤家寶貝兒。
03.《舌尖上的中國》 2012年
吃,飽含著中國人最樸素的熱情,而從中華各地的美食中,不難感受到國人永遠蓬勃的追求。神舟大地素有"八大菜系"之說,而每一種菜系都代表著一種地域文化,包含地理環(huán)境、氣候條件、自然特產(chǎn)、飲食口味、風土民情等多個方面?!渡嗉馍系闹袊凡粌H帶領我們一一走訪各大菜系的發(fā)源地,了解食材背后的故事和烹飪的點滴,更將每一道美味背后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人"串聯(lián)了起來。從原始食材的采摘、打撈到具體菜肴的加工、制作,一個個具體鮮活的“中國人”合力構建出這幅遼闊的八大菜系譜。
02.《美食總動員》 2007年
《美食總動員》的英文片名叫做Ratatouille,即普羅旺斯燜菜的菜名。電影里小鼠大廚正是用這道普通的菜征服了苛刻美食評論家,令其想起了少年時代與母親一起的生活,一如《食神》里的叉燒飯一樣令其黯然淚下。這只小老鼠打破了階層的界限,憑借自己高超的廚藝獲得認可、尊敬,以及巴黎最有名的古斯特飯店大廚的職位。因此,片中美食評論家才會說:"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偉大的藝術家,但是偉大的藝術家可以來自任何地方。"
01.《飲食男女》1994年
《飲食男女》甫一開場就讓所有人目不轉睛,郎雄在廚房里熟練的烹飪動作簡直就是一種享受。不緊不慢中,一碟碟菜相繼上桌,冰糖壇子肉、梅菜扣肉、蟹粉小籠、清蒸螃蟹、南瓜盅……都不是三兩下就可做出的普通菜色,銀幕外的吃貨們真是口水直下三千尺。除了正式宴席,片中郎雄為鄰居小女孩做的便當也令人眼紅不已:排骨、雞鴨、鮮魚、冬瓜盅,真正的營養(yǎng)搭配。雖然電影中琳瑯的菜式我們一樣都沒有吃到,但李安卻用鏡頭讓我們把生活的酸甜苦辣都一一嘗遍。
Copyright © 2023 mc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瑪克赫斯特廣告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801981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