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在回憶張國榮時說:"我替他打造過很多風(fēng)格不同的歌曲,飛揚、纏綿、妖媚、憂郁、沉溺、喜悅、悲傷……"而這一切的情緒仿佛都出自張國榮本人,似乎他的每首歌曲都能成為一部自傳。《側(cè)面》中:你清楚我嗎 你懂得我嗎 你有否窺看思想的背面;《為你鐘情》中:為你鐘情 傾我至誠 請你珍藏 這份情 然后百年 終你一生 用那真心癡愛來做證;《芳華絕代》中:唯獨是天姿國色 不可一世 天生我高貴艷麗到底 顛倒眾生吹灰不費 收你做我的迷;……

很多歌手在演唱的是別人的故事別人的歌曲,而張國榮唱的歌,會讓人感覺那仿佛真的就是他在唱歌給你聽,唱他自己的故事。《左右手》中:不知道為何你會遠走 不知道何時才再有對手 我的身心只適應(yīng)你 沒氣力回頭 留住你 別要走;《一輩子失去了你》中:你任我憔悴 我任你枯萎 怎么也無法將天意挽回 你為我落淚 更令我傷悲 放不開刻骨銘心的滋味 綿綿不斷的相思化成 這一刻的心碎 甜蜜往事 段段回憶 只能在夢中尋找和回味……也正如這些歌詞所寫,"榮迷"對于張國榮那份愛恨交織的細膩情感也都十分應(yīng)景的對應(yīng)上了每一首歌曲:只怪你過分美麗,讓我如此著迷,十年如初,無法放手。
一晃眼,張國榮逝世十周年了。而人們對于張國榮的記憶非但沒有停止,反而隨著時間的堆砌而漸漸加深,他如一劑藥劑深深地刺入人們的血液中,慢慢的流淌來開。我們甚至可以說,他的人生輝煌是從他的辭世開始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2003年的4月1日7點30分,當人們正在為一天的惡作劇嬉笑怒罵的時候,很多人在同一時間得知了一個令人疑惑大于震驚的消息,并快速流傳開來——張國榮去世了!就在剛剛大概一小時前,張國榮用自殺結(jié)束了自己如花美妙的生命。如剛從漫長的冬天熬過來的人們還沒來得及適應(yīng)春天的溫潤,這個消息來的突然而看似荒唐。不愿相信這是事實的人們不約而同的開始迅速翻看網(wǎng)上相關(guān)的消息,而多種跡象證明這確實不是一場玩笑……這瞬間過得太快,讓人來不及反映。

"張國榮就是落在那個花臺上,摔到了那條黃線里面。"從張國榮在香港文華酒店跳下之后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了整整十年,文華酒店門口的侍應(yīng)生早就能很熟練地用粵語、普通話和英語向前來詢問的人作介紹。張國榮跳樓的健身房,幾個外國人在健身,只是他跳下去的那個天臺被鎖上了,透過百葉窗望出去,一切都很平常。

如今每逢4月1日,文華酒店以收取少量租金的方式,默許歌迷將此地作為紀念張國榮的基地。無可否認的是,更多的華人知道文華酒店,是因為張國榮最后選擇在這里結(jié)束生命。
很多人對于張國榮的第一印象,應(yīng)該是90年代初電影《阿飛正傳》與錄像帶《英雄本色》。1990年的他,是阿飛,是那只沒有腳的鳥;是寧采臣,是那個憨憨傻傻的書生;是十二少,是那個懦弱的情種。那時的他那么意氣風(fēng)發(fā),如魚得水。"Thanks,Thanks,Thanks,Monica。誰,能,代,替,你地位!"香港的大街小巷里到處激蕩著這首曲調(diào)熱烈的《Monica》,伴隨獨特的舞姿和手勢,讓他成為了風(fēng)靡一時超級偶像。

"女性化的","反復(fù)無常","非常任性"這種詞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媒體描寫張國榮的語句中

而見過張國榮本人的人,多數(shù)都反映他并不象是一個娛樂圈中的人,他對外界講話時,文詞過于直率,太容易引起爭議,他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根本不理會別人會怎么說,怎么想。而且,"女性化的","反復(fù)無常","非常任性"這種詞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媒體描寫張國榮的語句中……所以我想他應(yīng)該是非常專斷的,雖然他的個性對他的歌迷仍富有魅力。但是真實的張國榮給人的印卻象是包含在兩種極大反差的另一個男人——一張過于精致的臉在清澈中透露著憂郁,而由于背后卻有一股堅韌剛毅的氣息從四周慢慢包圍。

在他的身上,矛盾似乎不止性格中的堅韌與敏感。果敢的性格,柔和美麗的面孔,率直沖動的措辭,極端的耐心與親切,出于本能的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在需要的時候,他會自由地、無保留地展示他的所有一切。

正是這種矛盾的個性使他成為這個樣子,這正是他具有無窮無盡、非同尋常的魅力的原因。對他了解得越多,就越確信自己愛他。正如"榮迷"描述哥哥的人品所說,"張國榮對你的好,哪怕你只是陌生人。"是的,愛張國榮,哪怕他早已離去。
"對于演員來說,每一個角色都是一條生命。而人就象個萬花筒。"

霸王別姬里的程蝶衣說:說好了是一輩子,差一年,差一個月,差一個時辰,都不是一輩子! 阿飛正傳里的旭仔說:十六號,四月十六號。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號下午三點之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因為已經(jīng)過去了。我明天會再來。

金枝玉葉里的顧家明說:我不管你是男是女,我只知道我好鐘意你。

東邪西毒里的歐陽鋒說:我曾聽人說過,當你不會再擁有的時候,你唯一能夠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記。

春光乍泄里的何寶榮說:黎耀輝,不如我們從頭來過。

而張國榮說:人都說貓有九條命。但對于演員來說,每一個角色都是一條生命。而人就象一個萬花筒。

所以,張國榮和他的角色才會那么的鮮活。他就是程蝶衣,他就是顧家明,就是何寶榮……"你怎知我不是程蝶衣?"在一個看似孱弱的身段之下,是那樣的一種任何人、任何力都無法折斷的堅毅。《春光乍泄》中的何寶榮,又是那樣一種真正撕心裂肺的情感糾纏。這些仿佛就都是張國榮真正情感的追尋或者印證。這個人有過于豐富的情感淤積,這些淤積的情感都成為他人生的重心,這些重心使他難以輕松地在這個世界中呼吸。作為演員的張國榮迷人,優(yōu)雅,美麗,而作為真實的人,他總是過于美麗,又過與脆弱。

"只要是Leslie演的電影,什么都是好的"

當年有一份打入電影排行榜前十名中國華語電影名單,是從1997年在日本首次放映的影片中推選的結(jié)果,《春光乍瀉》以絕對優(yōu)勢居于首位,其次是《歌劇魅影》(《夜半歌聲》),排在第三位的是《天涯海角》,但是接著,排在第四位的是《大三元》。Leslie出演的所有影片都排進了前四名?!洞汗庹a》的獲勝我可以理解,但是另外兩部影片質(zhì)量并不太好。排在第五名的《甜蜜蜜》,排在第八名的《舞臺姐妹》比這兩部要更好些。顯而易見,這是一種現(xiàn)象,稱之為"只要是Leslie演的電影,什么都是好的"。

他站在那兒,看不清美麗的面容。光影切換交錯,他是動蕩中的唯一淡定。--熱情演唱會

而他的那場《熱?情》演唱會,則成為了全港最受爭議的演唱會??戳巳珗龅挠^眾都知道,這是怎樣出色的一場show。在海外,熱情備受贊賞和推崇,被美國時代雜志《Time Magazine》贊為"Top in Passion and Fashion"。日本《朝日新聞》譽他為"天生之表演者"。由張國榮親自擔任藝術(shù)總監(jiān),陳永鎬擔任演唱會監(jiān)制,世界時尚大師Jean Paul Gaultier讓保羅高迪耶擔任整場服裝設(shè)計。服裝貼合整場演唱會"天使(上帝的信仰)到魔鬼(對上帝的背叛)"的主題。

如果我們把張國榮的熱情演唱會還原到2000年,在當時的國際音樂大環(huán)境下,他的這場演唱會算不算上乘呢?我認為,他應(yīng)該是一場藝術(shù)感極強的上乘之作。海報上張國榮一臉陽光,現(xiàn)實中招風(fēng)惹雨幾乎淹沒。偌大的圓柱天幕罩著舞臺,輕輕透光,張國榮一身白衣,靜靜唱著《夢死醉生》,肩上羽毛揚起,觀眾尖叫。《寂寞有害》的音樂播放,天幕緩緩升起,從高臺下降到地面,天使從此淪落。《不要愛他》帶出金發(fā)舞群,《愛慕》射出迷幻紅光,在四首快慢有致的開場曲下,張國榮從天使變身俊男,散開長發(fā),步入故事《浮士德》的詭魅美麗。

監(jiān)制陳永鎬說,這次舞臺設(shè)計的主題是"劇院":"我們舍棄一演唱會大明大暗的燈光,已含蓄轉(zhuǎn)折的手法設(shè)計每首歌的出場和過場。整個舞臺故意只開三面,給張國榮一個變幻的Dreamland。"這場由張國榮親自擔任藝術(shù)總監(jiān),世界時尚大師Jean Paul Gaultier擔任整場演唱會服裝設(shè)計的演唱會,成為香港最為轟動的一場演唱會。美國《Time Magazine》(時代雜志)稱之為"Top in Passion and Fashion"。 這座Dreamland也成為了張國榮生平最為轟動的佳作之一。

他站在那兒,看不清美麗的面容。光影切換交錯,他是動蕩中的唯一淡定。 初,無法放手。
很多人之所以對張國榮有那么一種崇敬,是因為他在一個世俗而又并不干凈的社會里,能毫不隱諱自己各種各樣的情感追求。一個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了,高興怎么做就怎么做了,且完全不顧忌別人怎么說怎么評論??戳艘欢渭s訪查小欣的新聞,感慨良多。查小欣對記者說,就在這個地方,二十多年前,留下了張國榮的"驚世一瞥",這一瞥,至今還深深印刻在她的腦海:"太美了"。查小欣眼中,張國榮對感情"非常認真",在為人所熟知的兩段感情中,一個是毛舜筠,還是唐鶴德(唐唐)。而查小欣更說,唐唐因張國榮不會再愛別人!他就是那么豐厚的一個情感容器。一個人要在這世上能保住那么多內(nèi)心的情感是何其之難。

"我覺得用中文講我愛你太過肉麻,我只會說'ILoveYou'!"

1995年,他與唐鶴德被傳媒跟蹤,張國榮怒撞采訪車。情到濃時方恨少,1997年1月,張國榮在自己的復(fù)出演唱會最后一唱時,公開了兩人關(guān)系。當時,他憑歌寄情,獻唱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當眾表白:"唐先生是媽媽以外,我生命中至愛的人!"

2000年,兩人的感情愈趨穩(wěn)定,不但結(jié)伴出席公開場合,更親密同游泰國,唐與多位好友公開慶祝張國榮的44歲生日。在同年張國榮舉行的演唱會中,張再次 公開示愛,深情款款地說:"我覺得用中文講我愛你太過肉麻,我只會說'ILoveYou'!"翌年,兩人在上環(huán)濟公廟內(nèi)結(jié)伴祈福,二人毫不避諱在街上手牽 手同行。

一個凝滯了那么多情感的生命是何其危險,它使生命變成那等脆弱?,F(xiàn)在有那么多人在猜測他的死因:情感痛苦、精神抑郁,這是最廉價的解釋。我寧可相信,他的生命就像是藍藍而又明朗的天空下一個不斷地往高空升的氣球,氣球里的情感過于凝重,早晚它都要炸的……

相伴走過18年后,張國榮駕鶴西去,只留唐鶴德在人間。這10年里,最痛苦的莫過于唐鶴德,這10年里,他依舊孤身一人,住在張國榮生前的寓所中,與張國榮的骨灰為伴。只是時不時的會外出打打羽毛球(張國榮生前最愛的運動之一),帶著寵物狗散散步,唐鶴德形影不離的愛車車號是DC339——粵語為"唐張長長久"。
這首《明星》是哥哥生前最喜歡的歌,在現(xiàn)在看來,仿佛是一種冥冥中的暗示。

在墜樓前,他在寫下的紙條中說:"Depression,多謝各位朋友,多謝麥列菲菲教授。這一年來很辛苦,不能再忍受,多謝唐先生,多謝家人,多謝肥姐。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他在遺書中感謝各位朋友、唐鶴德先生以及他的醫(yī)生。

大家在面對一個人過去時,都感受到了任何情感選擇都是個人神圣的權(quán)利。

2003年4月8日,張國榮的葬禮在香港殯儀館舉行,由唐先生以"摯愛"的身份與親友打點身后事。張國榮選擇了那樣一種離開的方式,這種方式仿佛寫盡了對人生的自信、瀟灑、詼諧、戲謔與無奈。但也終于,在他離開后,他最真實的情感世界被人們所接受,"人就象一個萬花筒",他這樣恰如其份地說。很多人把他看作一個自我陶醉者,但是我們更愿意這樣想,如果你只看到他的這一面,你就會被他騙住。大家在面對一個人過去時,都感受到了任何情感選擇都是個人神圣的權(quán)利。希望從這一意義上來看,哥哥也可安息了。

張國榮的傳奇并不是偶然,它伴隨了一代人的成長,成為了一股新鮮血液般的狂潮。如果說剛出道時的張國榮帶著叛逆、不羈,那么演藝圈中并不泛此類偶像,但能像張國榮這樣不僅僅是為了將這份不羈與叛逆?zhèn)鬟f給他人變成一種潮流,而是深深的融入骨髓中作為自己生活和做人的準則,卻獨他一位。他不僅僅是一位偶像,他那種慵懶而堅毅、美麗卻不浮夸、雌雄同體但不異類的生命,如同象征青春的圖騰,在每個狂野而敏感的內(nèi)心中舞蹈。好似程蝶衣,不管十年幾載,世事如何冷暖,總是保全自己按照自己想活著的樣子在活著。

十年生死兩茫茫,就讓我們繼續(xù)寵愛,張國榮。
撰文/編輯:丁茜茜
設(shè)計:Vince